- 1
- 2
- 3
我們知道,亞硝酸鈉是有毒的,人體食用之后會產生嘔吐、腹瀉、頭疼等中毒現象,嚴重時甚至會危及人的生命安全。在大家都普遍關注食品安全的今天,人們直接使用亞硝酸鈉的情況應該會很少,但是,因誤食亞硝酸鈉而食物中毒的情況卻屢有發生。那么,這些食物中的亞硝酸鈉是如何產生的呢?
食物中的亞硝酸鹽來源 一些蔬菜,如菠菜、大白菜、甘藍、韭菜、蘿卜、芹菜、甜菜含有大量硝酸鹽,若存放于溫度較高處,在硝酸鹽還原酶作用下,硝酸鹽可還原成亞硝酸鹽。蔬菜在腌制過程中,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逐漸增高,在8~14天時有一高峰,以后又逐漸降低。煮熟的蔬菜存放于溫度較高處,由于某些細菌的硝酸鹽還原酶的作用,也可產生亞硝酸鹽。有的井水含硝酸鹽較多,俗稱“苦井”水,食物用此種水烹調,并在不衛生的條件下存放,也極易引起亞硝酸鹽中毒。
此外,在一個時期內,集中吃大量葉菜類蔬菜,如菠菜、小白菜(未腐敗變質),但當消化功能紊亂,胃酸濃度低下時,大量食用硝酸鹽含量較高的蔬菜,且腸內硝酸鹽還原菌大量繁殖,致使胃腸道內亞硝酸鹽產生速度加快,體內又不能及時的將大量的亞硝酸鹽分解成氨,這時亞硝酸鹽大量吸收入血而引起中毒,常稱為腸原性青紫。
了解了這些,我們應該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加注意,防范亞硝酸鈉中毒情況的發生。